杭州纺织网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400-6788-114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网站公告
中国纺织看绍兴—绍兴纺织业发展情况介绍
 [打印]添加时间:2009-12-09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334
绍兴市有关负责人向连线浙江记者团介绍纺织业发展情况

  上篇:梅花香自苦寒来——绍兴纺织业的“五次革命”

  绍兴是传统的纺织大市,目前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从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历程看,主要是“五次革命”奠定了今天绍兴纺织大市的基础。

  (一)“化纤”革命(80年代初期)。绍兴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就有“日出华舍万丈绸”的美誉。但是,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绍兴人的手脚。织丝绸,绍兴的桑蚕产量远远不够;织棉布,国家实行原料配给。只有化纤原料不受国家计划限制,而且“的确良”类的面料十分紧俏,又无需凭票购买。80年代初,绍兴的企业家在这个市场缝隙中抓住了历史性机遇,大批乡镇企业迅速崛起。短短几年时间,绍兴以化纤为主的纺织工业已初成气候,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绍兴年产化纤纺织品已经超过亿米。

  (二)“市场”革命(1988年)。1987年前后,绍兴纺织工业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绍兴人意识到:流通跟不上生产,市场销售方式停留在“摆摊叫卖”的原始方式,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于是,1988年10月1日,在政府部门的牵头下,柯桥轻纺市场(中国轻纺城)应运而生,几经扩建,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纺织品贸易集散中心。另一批专业市场,如纺织原料市场、服装市场、鞋革市场、皮件市场、小商品市场、服装辅料市场、装饰材料市场等也迅速在中国轻纺城内及周边地区崛起。全市65%以上的纺织产品通过这里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并集聚了巨大的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

纺织品织造车间

  (三)“体制”革命(1993年)。早在1993年,绍兴就开始探索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1998年前后又掀起了股份制改造的浪潮。“两次改制”为绍兴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大大增强了纺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目前全市乡镇企业改制面已经超过99%。

  (四)“无梭化”革命(1995年前后)。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全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高潮,大量进口面料充斥整个中国轻纺城,而本地面料却无人问津,绍兴轻纺业面临危机。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企业的装备和技术差距,国外纺织企业已实现无梭化,印染采用电脑分色制版,而绍兴全是有梭织机,印染全是手工分色描稿。于是从1995年起,绍兴发动了一场“无梭化”革命,三年中淘汰了4万台有梭织机,引进了2万多台无梭织机,使无梭化率达到50%以上。这是绍兴纺织发展史上一次脱胎换骨的革命,绍兴的纺织企业装备水平一下子达到90年代中期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五)“外贸”革命。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风波影响,绍兴市纺织业受到沉重打击。几经市场洗礼的绍兴人从全球范围的比较中找到了症结:绍兴的纺织品出口率太低,仅3%。当年,政府适时出台了鼓励扩大自营出口的一系列配套政策。企业也看到了“提高产品档次,打向国际市场”的巨大商机。一时间,纺织企业中掀起了“外贸”革命。1998年至2003年,全市纺织品自营出口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在国内纺织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绍兴纺织业依靠开拓国际市场,保持了生机和活力。

工人在忙碌地工作着

  通过“五次革命”,绍兴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纺织制造业基地。到2003年底,全市共有纺织单位5.6万家,从业人员59.2万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906亿元、利润44.5亿元,分别占全国纺织行业的7%和12%。

  中篇:莫为浮云遮望眼——绍兴纺织的长与短

  绍兴纺织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比较优势: 一是产业链比较完整。化纤原料、纺织机械、印染、服装服饰等与纺织相关的行业都比较发达。聚酯总产能160万吨,占全国的25%左右;涤纶长丝总产能167.5万吨,占全国的35%左右;年产各类织物35亿米,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印染布70亿米,占全国总量的32%;各类服装3.5亿件,占全国的2%;领带3亿条,占全国80%;袜子80亿双,占全国65%;年产各类纺织机械5万余台;仅龙盛、闰土两家企业分散染料产量就占全国总产量的47.1%。

  二是块状特色鲜明。市区和绍兴县以化纤产品为主,上虞以棉纺织和印染染料为主,嵊州以领带为主,诸暨以袜子、衬衫为主,新昌以毛纺和纺机为主。6个县(市、区)的纺织工业在全省都占据重要一席,全市已拥有“化纤布生产量、领带生产量、袜子生产量、纺织品成交量”4个全国第一。

车间的加工场景

  三是专业市场健全。纺织专业市场起步早、数量多、规模大、综合功能强,现已拥有中国轻纺城、钱清化纤原料市场、大唐袜业市场、嵊州领带城等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市场。以专业币场网络为依托,形成了大区域范围的产业集群,如以中国轻纺城为中心,形成了半径约30公里的大纺织产业区域。正是这些市场,把绍兴的纺织产业链不断拉长做大;也正是这些市场,把绍兴的纺织产品与国内外需求连结起来,形成了巨大商机。

  四是技术装备比较先进。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绍兴纺织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化纤行业进口设备比例接近60%,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织造行业已有各类织机7万台,其中拥有先进的无梭织机4.5万台,无梭织机中70%为进口设备,全行业无梭化率为64.3%;绍兴县拥有无梭织机2.67万台,约占全国总量的1/5,无梭化率达到78%。印染行业设备进口比例较高,高温高压染色机占1/3,平网印花机和圆网印花机均占40%左右。服装行业的技术装备也比较先进,共有进口服装生产流水线43条、进口袜机1.3万多台。

这是激光制网机,目前世界只有两家公司能生产此产品,绍兴轻纺科技中心是其中一家
这是激光制网机制作出来的花纹图案

  激光喷印一印染、服装、染料、纺机等各个行业都形成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在化纤行业,远东、赐富、大普、浙化联等企业年销售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其中远东超过了50亿元;在织造行业,纵横、南方、越隆等企业的年销售规模超过了10亿元;在印染行业,亚太、永通年销售规模达到了30亿元以上;在服装行业,恒柏、步森等企业年销售规模都在亿元以上,其品牌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染料行业,龙盛集团、闰土集团年销售规模在10-15亿元之间;在纺机行业,精工、泰坦、日发等企业均为国内纺机行业中的骨干企业,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

  蓬勃发展的绍兴纺织业变有它的软肋,所幸运的是,身在其中的绍兴人已经开始思考这一问题,绍兴市经贸委主任何加顺认为,不足之处首先是化纤织物的质量总体不高,其次,与国际市场相比,绍兴市的技术水准、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是小批量、高水平以质取胜,而绍兴市目前很大程度上仍在以量取胜。

一些成品展示

  下篇:柳暗花明又一村——绍兴纺织的新挑战与新战略

  目前绍兴的纺织业正处在一个由传统纺织业向现代纺织业转变,由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外市场并举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由布局相对分散向产业集聚转变的重要时期,为此今年开始绍兴市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提出打造国际纺织中心的建设目标。

图案设计

  绍兴市按照规划实施“两步走”:第一步,到2007年前后,成为全国一流的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第二步,到2010年前后,建成以化纤为主要特色的国际纺织中心。重点是要实现“四个化”:

  一是技术高新化。产品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逐步达到国际水平。技术研究和开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2%以上。以纺织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达到6000人以上。

  二是产业规模化。到2007年纺织品销售收入达到250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0%以上,并有2-3家企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7—8家企业销售收入超50亿元。

  三是结构合理化。纺织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纺织品高、中、低档比例调整到20:40:40;功能性差别化率达到30%以上;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面料占纺织面料总量达到30%以上;生态纺织品销售收入占全部纺织品销售收入的4 0%以上。

  四是生产国际化。到2007年,40%以上企业通过国际通行质量、环保、安全、生态等标准认证,纺织品外销比例由目前的25%提高到40%以上,五年内引进外资15亿美元以上,逐步成为国际纺织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和技术开发基地。

  绍兴市提出打造国际纺织中心目标一年多来,重点在产业、规划、平台、政策、科技上抓好落实,最终落实到企业上,实实在在地加以推进。

  第一,抓产业落实。打造国际纺织中心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已经形成的产业优势。为此,绍兴市紧紧抓住化纤、印染、织造、纺机等一批优势行业,重点扶持,通过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行业,把国际纺织中心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抓规划落实。绍兴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专门邀请东华大学、浙江工程学院等高校的纺织专家制订了《建设国际纺织中心规划纲要》,明确了绍兴市国际纺织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工作载体和主要举措,提出了“强化上下游,拉长产业链,增强差异性,提高附加值”的发展思路。各县(市、区)也围绕总体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相关专项发展规划,比如绍兴县的打造国际纺织制造、贸易两大中心规划,诸暨市的构建国际袜业中心规划,嵊州市的建设国际领带城规划等等。

  第三,抓平台落实。为了更好地承载国际纺织中心建设,绍兴市及时启动杭州湾绍兴产业带建设,东翼重点发展以印染染料为主的精细化工制造业,西翼重点发展纺织原料制造业,南翼重点发展高档纺织品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鼓励纺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

  第四,抓政策落实。政策是政府服务和引导的主要手段。围绕大企业发展、优势产品培育、工业园区提升、技术改造投入、技术创新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现代物流建设等八大重点,绍兴市制订出台了以推进国际纺织中心建设为重点的三十条政策意见,运用税收优惠、财政奖励、配套投入、荣誉激励等多种手段激发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比如市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专门奖励与浙江大学“产学研”合作项目:对创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50万元;对当年自营出口实绩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第五,抓科技落实。科技是国际纺织中心建设的原动力。绍兴已经连续四次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去年绍兴市重点培育化纤、织造、印染、纺机等行业技术创新示范服务企业,形成以绍兴轻纺科技中心为核心,十家行业技术创新示范服务企业为重点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又被认定为国家纺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并被评为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保障。去年,绍兴市与浙江大学、上海东华大学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和科研优势,为绍兴市培养纺织业高精尖技术人才和优秀经营者。同时,整合市内教育资源,启动建设科教城,为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引导绍兴文理学院等高校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强化纺织专业人才培养;引导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职业教育单位与企业合作,实施“先进制造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建立“订单式”培训机制,着重培养纺织业高级技工和熟练技工。

  第六,抓企业落实。说一千道一万,打造国际纺织中心的工作,关键要落实到企业上。企业是国际纺织中心建设的主体。只有把广大纺织企业发动起来,建设国际纺织中心才有坚实的基础。抓企业落实,绍兴市主要抓三条:一是抓大企业的培育。绍兴市选择了62家优势骨干企业作为绍兴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点培育扶持对象,其中化纤纺织企业占了28家,接近大企业培育总数的一半。对重点培育的大企业达到年度发展目标要求的,给予一定的地方税收优惠,并对企业经营者给予重奖和荣誉称号。重点培育对象实行动态管理,谁发展得好就给谁最大的支持。对年度销售额前10位的企业,市政府还免费向外推介宣传报道。二是抓企业规划与政府规划的衔接。政府出台总体规划后,绍兴市积极引导帮助优势骨干企业按照国际纺织中心建设要求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浙江远东、渐江纵横、永通集团、步森集团、巴贝公司等一大批纺织龙头企业以国际国内同行先进企业为参照,制订了“赶超式”的发展规划,从加大投入、科技创新、培育品牌、扩大开放、资本经营、强化管理、提高素质等方面着手,努力做大做优做强,保持竞争优势。企业规划与政府规划相衔接,既使政府规划落到了实处,又使企业抓机遇促发展的思路更清晰。三是抓项目的落实。围绕国际纺织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绍兴市积极引导企业排出了一大批重点技改项目,计划五年内纺织全行业累计投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重点推动PTA、熔体直纺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去年绍兴市工业性投入达到322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纺织业的技改投入达到208亿元,占总量的65%。

激光喷印技术
短短几秒一个“贝克汉姆”就印制成功

  尾声:“中国纺织看绍兴”

  建设国际纺织中心是绍兴市谋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晨,力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绍兴市重点考虑做好“拓展、整合、提升”三篇文章。一是拓展。重点推进产业拓展和市场拓展。产业拓展就是要拉长纺织产业链,强化特色,由纺织面料为主向产业用布、装饰用布等系列化。产品拓展,由织造为主向PTA、服装等上下游产业拓展,由纺织业向印染染料、纺织机械等相关产业拓展,不断完善产业的配套化水平。市场拓展就是要在不断提高纺织制造技术水平的同时,引导纺织品市场由摊位式经营向公司化经营拓展,由有形市场向电子商务等无形市场拓展,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努力打造先进纺织业贸易中心、研发中心、展销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二是整合。重点整合园区资源,整合产业组织结构,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整合园区资源,就是抓好重点园区的开发建设,严格控制园区的投资密度和产出水平,对低、小、散,土地粗放利用的乡镇工业园区坚决予以撤并;整合企业组织结构,就是在扶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把政策资源、要素供给向优势企业倾斜;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就是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有潜力的纺织龙头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金、技术等社会资源,加快自身发展。三是提升。重点提升绍兴纺织业的国际化、科技化水平和知名度。提升国际化水平,就是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引进纺织业先进企业、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手段,加速绍兴企业与国际接轨;提升科技化水平,就是大力支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设开通绍兴制造业信息化网站,组织实施区域经济龙头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信息化程度;提升知名度,就是打响“中国纺织看绍兴”品牌,努力扶持培育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的纺织产品,扩大绍兴纺织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