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400-6788-114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纺织大户“永利集团”“犇牛印染”制胜战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1-18   来源:浙商   浏览次数:234
  “经历金融危机后,绍兴的纺织印染业不仅没有萎缩,而且江苏、广东等地订单正向绍兴转移。”绍兴县经贸局一份分析报告认为,正是一系列的自我革命,拉升了产业区域竞争优势。

  2009年11月25日,在温家宝总理视察浙江宝纺棉麻印染有限公司周年之际,公司董事长虞宝木郑重地写了一封信,署上自己的名字,寄往中南海。“我们公司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引导下,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已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寒冬’,正满怀信心,迎来新发展的‘暖春’。”信中这样写道。

  2009年10月,刚刚落幕的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总展位数达到1306个,创下了历届纺博会之最,日本伊藤忠商社等知名企业纷纷赶到绍兴柯桥采购。但在一年前,遭遇全球经济危机重创,绍兴纺织企业受到严重打击。当时新华社的一则报道称,2008年10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创下6年来最低,纺织行业2/3企业亏损或处于亏损边缘。

  被誉为纺织行业道琼斯指数的中国·柯桥纺织指数中的总价格指数,从2008年10月最高96.8点跌到2009年2月最低90.2点,目前涨到93点,这是纺织业回暖企稳的最好佐证。

  2009年1月至9月,绍兴县纺织业实现销售收入915.73亿元,同比增长4.4%,增长幅度高于工业总产值增幅的平均水平;中国轻纺城实现市场成交额416.82亿元,同比增长11.9%。

  “经历金融危机后,绍兴的印染业不仅没有萎缩,而且江苏、广东等地订单正向绍兴转移。”绍兴县经贸局一份分析报告认为,正是一系列的自我革命,提升了产业区域的竞争优势。

  县委书记的思考

  “这里的民营企业正在走向二次创业,而政府要提供的就是平台的搭建。国际会展中心用于轻纺城发展会展经济,科创大厦则可以完成过去不少中小民营企业单独无法完成的研发。”在绍兴县柯桥大街上,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中国轻纺城科创大厦拔地而起,绍兴县委书记徐焕明这样向媒体介绍。

  与现在的从容自信相对照的,是这位县委书记近一年时间里经历的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2008年华联三鑫与江龙控股等一批龙头企业的突然停产,让徐焕明一度惊心动魄、彻夜难眠。而到今年10月底为止,全县用电量、财政收入、市场交易量等指标的大幅回升,又让他对民营企业的草根韧劲有了新的认识。华联三鑫停产后,浙江远东化纤集团与绍兴滨海工业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注入资金,对企业进行重组,让这一PTA生产巨头再次恢复生机。江龙控股也随后重组成功,避免了本地经济的震荡,提振了企业家的信心。

  这一年来,徐焕明和县里一班人处于超常规的工作状态。当一批企业热衷于赚热钱、不务正业时,绍兴县有针对性地在企业中开展“爱主业、爱资源、爱家乡”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县里出台政策,鼓励纺织、印染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品自主开发;另一方面,他大力倡导、不断深化“亩产论英雄”的理念,促使企业节约利用土地等要素资源、强化效益意识。

  “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大力倡导企业家一门心思做好实体经济,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研发能力,不要盲目炒房地产与股票,防止资金沉淀。

  永利的走法

  作为绍兴纺织行业的大户,浙江永利集团正在进行企业发展和定位的战略转型期。永利集团副总经理夏永潮告诉《浙商》记者,金融投资和房地产领域已经占据永利集团50%的投资比重。对此,夏永潮解释说,这并不影响永利集团织造、印染等主业。金融和地产方面的投资给集团带来了不小的收益,这部分收益最终将用于积累和壮大集团实力,更好地发展工业和制造业。

  经济危机对于绍兴纺织业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许多弱势的小型纺织企业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另一方面经济危机是一支清心剂,让传统制造企业认识到,旧的低成本、低价格、低技术含量的增长模式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必然遭到淘汰,经济危机的远去并不意味着行业和企业的必然复苏。“这轮经济危机让很多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还没有死透。”用夏永潮的话来说,接下来的转型升级是这些侥幸存活的企业的唯一出路。

  夏永潮告诉《浙商》记者,永利集团的织造业正在积极打造品牌,在国内外建立销售渠道。“虽然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要经历相当漫长的筹建期,但是谁行动的早,谁就能占领高端价值链。”夏永潮介绍,未来永利还将加大设计研发方面的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

  在夏永潮看来,绍兴纺织业和欧美国家的制造业最大的差距,是产业工人经验和素质上的差距。

  夏永潮在参观国外一些制造企业的时候发现,他们的产业工人大多是在一个岗位工作几十年的老师傅,有的人甚至一辈子在一个企业的同一个岗位上工作。相比较国内产业工人频繁的流动,国外产业工人的经验和素质上的优势不言而喻。

  犇牛的突围

  掌握了无水印花技术的犇牛无水印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良,至今还为这一技术上的突破激动不已。而这项技术,对于以高污染著称的印染企业而言,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无水印花技术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免去了大量的后续清洗工作,节约了干燥用热能,且无废水排出。在原来的设备中投入40—50万元进行改造,一条生产线可直接减污200吨/天,污水减排量在45%以上。

  “不论该技术能否成功推广,至少让我们看到了无水印染技术的诞生、无水印染时代的来临。”夏永潮对于这一技术的突破,也表现出了乐观情绪。他说,这可以解决环保中的高成本问题。

  在绍兴纺织行业,像“无水印染”这样的技术突破几乎是凤毛麟角。《浙商》记者获取的数据显示,绍兴纺企科研投入与销售收入比为1%,低于国际水平的2%至5%。

  当地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说,比起其他城市的政府在发展产业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当地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有所欠缺,相关举措也没有落到问题的实质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